“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创下新高,成绩来之不易。”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告诉记者,“从中长期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完备,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今年以来,国内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尤其重视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开拓新兴国家市场,不仅对东盟、美国、韩国等传统市场进出口保持增长,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同比增长了7.2%,经贸合作空间持续拓展。”细读外贸“半年报”,出口成绩值得关注。上半年,全国出口12.13万亿元,同比增长6.9%。路透社、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等外媒评价中国出口表现“超出预期”。法新社援引高盛经济学家的观点表示,由于海外需求保持增长,中国产品极具竞争力,未来几个月出口可能会保持强劲。
海外市场需求旺盛,企业感知最为明显。近几年,以社交媒体、网络红人为主导的海外旅行内容激增,运动相机品类越来越受欢迎。今年恰逢‘体育大年’,欧洲杯、奥运会等体育赛事带动全民运动潮。“从市场表现看,今年我们对2024年奥运会举办国法国的出货量也实现了翻番,现在我们的产品主要以欧美、日韩市场为主,其中韩国、法国市场增长较快,目前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已经八成左右。”某司市场总监袁跃说。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6837.7亿元,同比增长10.3%;集成电路出口5427.4亿元,同比增长25.6%;汽车出口3917.6亿元,同比增长22.2%。“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多年深耕国际市场的结果。”高士旺说,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车企通过持续的新技术应用和产品改款,实现汽车产品快速迭代,从而巩固中国电动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完备的产业链配套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奠定了汽车行业的规模化优势,这是形成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作为持续发力国际市场的车企之一,今年以来,某品牌汽车出海步伐不断加快。1月,该品牌汽车宣布在马来西亚建立第三家海外工厂;3月,该品牌汽车在泰国的工厂开始规模化生产;4月,企业在印尼的工厂实现量产。该品牌汽车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的汽车产业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但海外市场暂未形成和国内一样的便利条件。“国外汽车生产企业建设本土生产线,往往需要满足最低资本条件、外资持股比例、技术和质量标准等多方面要求,对出海的新势力车企来说,把整个供应链‘搬’到海外不太现实。因此,我们着手推进供应链本土化,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建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增强供应链稳定性和灵活性,以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效率优势。”中国车企出海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产汽车出海仍面临一定挑战。不过,在高士旺看来,车企国际化进程刚刚起步,“总体看,汽车出口保持增长、车企国际化和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都是可预期的。”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同样亮眼。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目前,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4.7%和58.9%。越来越多国外船东把订单投向中国船厂,全球每10份造船新订单,就有超过七成流向中国。“目前国际需求上涨驱动船舶行业进入快速复苏上行期,全球船队船龄提升、换新需求增加等需求逐步释放,预计中国船舶出口将延续向好发展态势。”高士旺说。
另一方面,减免税费、保险支持等系列政策有力降低了企业成本,推动中国企业不断稳固外贸国际竞争力。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紧抓海外市场对新能源二手车需求增长的机遇期,加大对二手车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优化出口退税流程等举措,将二手车出口培育成当地外贸新增长点。“前不久我们刚报关出口二手车退税近800万元,出口退税减轻了我们的资金压力,能帮助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杭州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得益于国内一系列外贸政策‘组合拳’支持,灵活性更高、自主性更强的民营企业继续壮大,保持中国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很多民营企业出口的产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自主研发的创新型产品领跑全球,助推我国外贸结构不断升级优化。”余淼杰说。
展望下半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仍较复杂,主要市场补库存力度和持续性有待观察。商务部将进一步发挥稳外贸政策的综合效能,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持续培育外贸新动能,全力推动外贸质升量稳。



